一周读完了Tara Westover的自传Educated,写的是她在一个极为传统甚至有些偏执的Mormon家庭中成长的故事,从出生到30岁。中文翻译是:当你像鸟 飞往你的山。等不及月末bookclub的讨论了,在吸收别人想法前先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&理解吧。轻度剧情剧透,严重思想剧透。
关于挣脱困境
- 寻求帮助是很困难的。寻求帮助可能会被理解成一种投降,承认自己有不寻常之处;寻求帮助可能会打破自己的信仰体系,但自己的信仰体系不能被打破,因为打破后的路实在太艰难了
- Love, manipulation, and abuse可以同在。这也让受害者更confused哪一个是施害者的真实身份
- 受害者很容易从自己身上找错误。如果是错在自己,那说明this is within control,但如果是错在对方,那受害者岂不是承认了自己无能为力?施害者没得到谴责,那悲剧只会循环
- 会写journal很重要,人是会时候修改自己的故事的。当下的journal能timestamp每一个感受,track change那些修改,是自己曾经有过那些体验的证据
- 在长期被一种思想控制,洗脑后,能接受没有正确答案,去寻找不同的观点,就是脱离束缚的第一步
关于和家人的关系
- 父亲和Shawn的思维行为模式:自己是正确的,绝对权威,别人只能选择听话。被挑战是不能被接受的,不可以输掉这种挑战。对挑战者可以使用暴力。那为什么会变成这种思想呢?我的猜测:其一,听自己说了太多遍对世界的看法后,自己也全盘相信了;其二,除了绝对的服从,任何其他的相处模式都是有隐患的,无法被自己掌控的。Losing control是不可以被接受的。这也是不自信,对未知的恐惧的一种体现
- 连自己的母亲都觉得自己是坏人,那自己可能是好人吗?答案是可能的。父母家人都不是绝对正确的代名词
- 你可以爱一个人的同时,选择把TA从你的生活中剔除出去,因为你清楚另外的选择就是站边,而你不会站到那一边去的,那会让你丢失所有自我。爱和距离可以共存
关于认知和选择
- 对同一个世界的认知可以很不同,造就了不同的reality,但他们也都是真实的。每个人都真诚地相信自己所相信的。这也是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世界撕裂的微观体现。教育程度是这种撕裂的一种体现,这让人很忧心。解决办法是让每个人都多一些愿意对不同思想的了解,而这往往又是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的思维模式
- 大部分人面临两难抉择时 —— 容易却不正确 vs. 艰难却正确 —— 很容易去选择前者。Easy route诱惑力真的太大了,而且人具有很强的说故事的能力,能慢慢地会说服自己这是正确的选择,之后一切都自圆其说了。这很正常,但也很令人难过。那如何能作出艰难却正确的选择呢?也许需要一定的safety net,不管是其他人的支持,还是经济上的safety net,来保证即使是困难的路,也不是绝路。当身边的人需要作出这种选择时,我们作为个体可不可以offer to become their safety net?
关于教育
- 获得教育让人掌握了更多素材和方法来促进自我认知,接触不同的思想,能活得更明白
- 能认字读书很重要。这是解锁自学技能的一大基石(理工科另议)
- 相信自己可以learn whatever you want to learn很重要。我们常常被自己的limiting beliefs绊倒。不是说几年级才可以读什么书,只有上过小学的才能理解中学课本,不是名校的学生就不配学习更进阶的资料等等。教育体系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育本身,还需要优化child care,资源统筹分配,标准化操作,学生安全等,所以不知不觉中,对教育本身的efficiency和effectiveness上作出了不是最优解。school education不是获得教育的充要条件
以上。Bookclub讨论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的碰撞。
有些人质疑本书故事的真实性。我以为,体验是现实的一个侧面,不可以否认体验的真实性,而同意事件中每个人的体验会有所不同,但不能因为有不同的体验就否定一切的真实性。而体验,感受又恰恰是defining who we are的基石。很感激Tara可以写出她的经历和体验,也感激book club让我遇上这本书🙏 以上这些感受中,可以直接运用到我目前生活中的有两点:1. It's okay to ask for help 2. Don't set limits。其他虽然并不能直接运用,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privilege,帮助我 to become a better ally if I see it。共勉~
附:Bookclub归来的补充
隔了大半个月,终于等到了bookclub的讨论!之前大家约好只讨论一般,结果所有人都一口气读完了哈哈,可见这本书真的是停不下来。以下是一些大家聊的有意思的点,剧透浓烈:
- The value of objective truth: 如果Tara还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但家人之间亲密友爱(deeply misguided but loving, with no abuse),那么education对于Tara的意义会一样大吗?
- Tara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:接受过很多教育,也想让小孩接受教育,也会在丈夫看不到的情况下做一些小有“出格”的事情来帮助孩子;事业上从最开始的害怕接生到了远近有名的产婆,到后来的家族生意都是她一手打造出来的;也有好几次对Tara流露出了我们都很想看到的那种母亲的爱。有好几次都觉得她可以从那个家庭那个环境挣脱了,有知识,有实力,但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变。这是为什么呢?讨论下来大家的共识是Too much is at stake for her。一旦她选择挣脱,那就不仅仅只是挣脱自己的小家,而是要丢下整个community,这会让她变得一无所有,这条路太难走了。更简单的是洗脑自己,让自己满足于,服从于现有的安排,也许这才是每天每天会过得更开心的选择,无可厚非。局外人对此表达的可惜似乎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。
- Protecting Ego:我们聊到了为什么父亲选择对Shawn的行为视而不见?是重男轻女吗?如果Shawn是女儿作出了同样的事,父亲会继续选择看不到吗?有一个观点是,虽然这个家庭和这个宗教重男轻女,但这件事情上面更多的是ego在作祟。承认something is wrong in the family means that the family head is not doing their job well。怎么能承认自己有错呢?所以家庭里也不能有争端。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能性,但另外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父亲担心自己即使出面,也搞不定Shawn?那样的话会是更大的,直接的失败。Shawn比Tara可怕。与其承担那种失败的风险,不如选择不入局。也是保护Ego的另一种体验。由此延伸,有人提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是Tara在向父母“告状”的时候可不可以也使用一些manipulation的技巧,与其说“Shawn欺负我”,可以说“老爸,Shawn在挑战你的权威,我们都很爱你都很支持你,但是Shawn这样会有一天动摇你的地位的”诸如此类的。哈哈,是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哦。
- You choose to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. And we reinforce our beliefs. 值得玩味,不仅适用于Tara的transformation之前之后,也适用于她的亲人,尤其是父亲。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。这样对我们的启示是不是应该时不时question一下自己的assumption,了解不同的观点,不同的生活,避免在自己的echo chamber里面越陷越深,越来越小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