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章:从零花钱开始的启蒙教育 俗话说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大约从小学开始,我就开始有了很多关于钱的记忆。记得当时是按月领取零花钱,做家务也可以挣外快(主要是洗碗和敲背),一切玩具零食社交小费都是从零花钱里支出。当时是个妥妥的月光族,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总是眼巴巴地盼望着下一次“发薪水”。 上了中学以后,零花钱额度也上涨了,记得是每月400元,但我的“责任”也跟着变大,饭费和手机费都要从这400元里出。在同学里面虽不算“阔绰”,但生活也还过得去,总有些余钱去买游戏点卡和闲书。老爸平时工作很忙,没什么时间陪我,偶尔也会偷偷塞给我一些钱聊以弥补,成为了我的重要灰色收入来源。 有一年过年,父母收了红包后照例准备“替我先存起来”,我就不乐意了,指责他们这种行为就是变相吞占我的财产。老妈脑子转得很快,说不如把红包都给我,但这年就不发零用钱了。我当时就乐开了花,一是因为红包数额比我的“月收入”换算下来还要高一些,二是我从来没有一次性经手过这么多钱,感觉打开了人生无限可能,于是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。喜滋滋地拿了几千元后,为了防止忍不住一次性花完,我找来了14个信封,其中12个标上月份,存好当月的额度,剩下的两个信封,一个是“社交”资金储备 (当年流行朋友过生日送礼物,偶尔出去吃饭), 另一个是“应急”资金储备(当时还不知道emergency fund的概念,误打误撞)。这可能是我这辈子第一次Budgeting,结果却以失败告终😂: “应急”这个信封被我一下子花完了,初中生没什么“急”,直接变成了我的“放纵/享乐”资金。而“社交”开销被我严重低估,导致我得从每月的信封里面再拆东墙补西墙。总结来说,那一年上半年过得丰衣足食,而下半年日子紧巴巴,偶尔还得靠薅父母羊毛(比如和父母购物的时候把零食买足)来保持生活水平。第二年我主动放弃了红包,重新回到了简单的月薪族的日子。 第一章:重新启蒙:401K和买房 时间跳转到工作以后。第一份工作非常辛苦,每周平均工作70-80小时,还经常突破100+小时,从来不敢在周中安排活动(要加班),周末也不一定是自己的(要加班)。虽然有稳定的工资进账(时薪换算下来很低),但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怎么样处理这些工资,更别提长期投资了。能干完活,吃好饭,睡好觉,按时交房租,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了。 有两件事情重新向我打开了Personal Finance的大门。一个是在和朋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