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熊市心态实录

迎来了工作后人生中的第一次熊市,记录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
上一次的经融危机是2007/2008年,我还在读高中。只记得比我们大几届的学姐学长们挺愁找工作的,因为各大公司招聘大幅缩水。而在象牙塔的我们只关心考不考得上心仪的大学,拿不拿得到奖学金,选什么课好,放假去哪儿玩……

这次不一样了。一晃12年过去了。这12年间股市房市持续增长,经济形势一片欣欣向荣。而我也工作了将近7年,早已脱离了“职场菜鸟”这一称号,有房有车有股票有投资,也有一定的资产积累。以前的经济危机对我来说是“has nothing to lose",而现在则是“has a lot to lose”。聊以记录一下熊市下的心路历程。

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
引发这次的熊市的黑天鹅是新型冠状病毒。先是在武汉爆发,再蔓延到全国,现在大肆流行在世界各国。早在1月初我们就在紧密跟进国内的情况,担心家人的生活,经历了国内从武汉封城到各大城市的出行限制,到口罩脱销,再到大规模地在家工作潮,全民靠网购外卖生活。当时一颗心都在紧张国内家人的安危,几乎完全没有想到有一天疫情会蔓延到全世界。即使后来有了蔓延的迹象,除了开始多屯粮,买消毒用品,丝毫没有想到可能会对股市的影响。可以说整个2月下旬到3月上旬全美慢慢开始关注疫情,但直到3月中旬股市才作出反应,作为了解情况的普通人明明有机会可以高点撤出的,但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一茬,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

健康平安第一
虽然错过了高点卖出的机会,但也并不懊恼。在这个情况下,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不要生病,不要出其他危险,一家人整整齐齐,就是最大的福气了。即使喜欢理财如我,在疫情危机下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。健康平安才是。现在的关注点都是如何在在家工作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良好的营养,运动,晒太阳,睡眠,以及在减少社交活动下如何保持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。这可能也是因为有了一定的积累,并不用担心疫情中可能会吃不饱穿不暖还不了欠的钱,才可以这样以健康平安第一吧。

工作很重要
我们是非常幸运的:工作可以在家做,公司业务也能照常运行,并没有大规模裁员的兆头。相比之下,有一些企业(例如航空公司,实体商店)利润会大幅度下滑,他们的员工会受到极大的冲击。也有一些同事家里有娃,在家工作还要搞定鸡飞狗跳的娃,难度指数级上升。在这一大背景下,觉得非常感恩自己的境遇,以及珍惜工作能带来的现金流。虽然吃老本也能生活好一段时间,但工资的现金流是疫情中的一颗定心丸。另外,对熊市的另一种解读是所有股票都是“打折出售”,这个环境下,有更多的现金可以投入股市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。

投资的心态
以前就听说过遇到大幅度下跌千万不要恐慌抛售(针对大盘投资者)。这次遇到了,扪心自问一下,并不觉得恐慌,也不打算抛售指数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“股票打折”这一说法已经深入我心,觉得这个时候应该保持定投,因为投资大盘看的是超长线,现在的一点波动放在30年的时间线上来看不算什么,肯定还是低点呢。如果说之后世界大崩溃,股票永远一蹶不振,那我最需要担心的可就不是股票了。由于手头还有救急的现金,也有流水的工资入账,生活资金充裕,并没有恐慌抛售的需要。

未来的资产配置
这次让我有点改观对地产投资的看法。说实话,想到自己有出租房,特别是有还没还完贷款的,真的有些紧张。紧张的是万一经济形式不好了,租客不租了,那我们得用自己的钱去还贷款,一下子会吃紧特别多。万一我们也丢了工作,那就更加紧张了。再者以前打算的“如果房子大跌/租不出去就卖了呗”感觉也并不容易操作。一是这种经济形式下买家减少,导致价格对卖家很不利,二是作为卖家(我)真的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房子“打折出售”,肯定想尽量度过危机再考虑卖房的事。可谓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房子流通性很差这件事~对投资的心态也有一些变化,希望不要有太多的负债(贷款),不要有太多的资产,虽然可能也会因此放弃一些收益机会,但更愿意成为一个一身轻松的人。

以上是当下的心态。不知道以后经济形势好了会不会觉得现在资产配置的想法太保守了。We will see!

写于2020年3月


Photo Credit: Oxana Lyashenko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金刚功长寿功近半年的体验

初次接触金刚功 大学的时候就因为妈妈的介绍接触过八段锦,这么多年来可能练过的次数两个手就能数出来。去年10月底的一天,因为机缘巧合,在播客里听说了金刚功,说是“比八段锦更见效”,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学习。 排病反应 像大部分网友一样,我也是跟着张至顺道长的视频学的金刚功。还记得第一次是在某天下午三点左右跟着视频练动作,但没想到就这么比划了十几分钟后,居然开始流鼻血了。我小时候常流鼻血,但这几年次数少了很多,所以我也觉得很惊奇。在小红书上搜索了一波,了解到金刚功可能会有排病反应。刚开始还觉得有可能是巧合,但后来连着3天下午练功后都流鼻血,就觉得可能是排病反应跑不了了。后来,我把练功时间改成了早上8点以前,就没怎么流过鼻血了。 身体变化 (一)睡眠变好。 生完娃以后,我经常夜醒难以入睡,但练功几周后,就发现睡眠有明显的改善,到点就困得不行,哪怕半夜醒来,也比较容易睡回去,早上还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。这种睡不醒的感觉我特别珍惜!前些年求之不得的。 (二)白天精神变好。 以前白天经常觉得很疲惫,现在只有午饭后会比较困,其他时候精力充沛。 (三)来例假的时候巨累,但一次次地变好。 练功以前,我来例假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累,但还能正常行动。练功以后,明显发现头几次来例假的时候整个人特别虚弱,基本只能躺一会儿,再起来做一会儿事。发现好像也有其他人是这个体验,不知道是不是气血在进行整体的调整。但过了5个月后,例假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累了,甚至还能打羽毛球😂 (四)胃口变好,会饿。 以前我吃好饭总有一种肿胀感,似乎消化东西需要花很久,很难有饿的体会。这几个月以来,肿胀感小了很多,也时不时会饿得想吃东西了。体重也有所增加🙈 (五)指甲上的月牙一会儿大一会儿小。 虽然不确切知道指甲上的月牙代表什么含义,但练功这几个月,我本来只有大拇指有月牙,后来突然有一天发现食指也长了月牙。这是这十几年都没发生过的事情。但最近,食指上的月牙都在缩小,几乎要看不见了。这些变化也蛮有意思的。 当然,这一年来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诸多的调整,也不能完全归功于金刚功,但我觉得帮助肯定是很大的。 长寿功 + 站桩 除了早上练金刚功外,我睡前也开始练长寿功进行搭配,一样也是跟着道长的视频学习的。金刚功打起来觉得很有精神,长寿功打起来很舒服。我总是边打边哈欠连天,甚至偶尔会冒点眼泪,据说也都是排病反应。...

恐男?

工作场合中和亲密关系之外,我和男性的接触很少。甚至连客户都尽量想避免男性。 这周末Tgroup的体验,让我开始consciously正视,我可能有的恐男情绪。 1. 这个年龄的我遇见男性的反应: 陌生男性,不会有接触的 : 如果外表看起来比较有倾略性,会主动选择避开。否则,indifferent 刚认识的男性,要稍有接触: 场景:新见到一对couple、参加活动进门时看到有男性等等 反应:快速assess对方的外表。如果比我高,会不自觉地有些紧张,并且注意保持距离的同时,分配attention在对方身上。这种attention混杂着“警惕”和“在意”。如果对方比我矮,这些感觉会有所降低。如果对方比我矮且会有自嘲式幽默,会更加降低紧张感 认识的男性,再次接触: 场景有:playdate再次见到的爸爸、因为活动原因再要接触的男性 反应:如果第一次认识的时候,对方是有小孩的爸爸,“爸爸”属性会占上风,我们以父母的身份相处,紧张感少,但又会陷在“父母身份相处模式中”。如果第一次认识的时候,对方没有小孩,根据之前的接触体验,紧张感会有adjustment,但不会消失 工作场合中的男性: “同事”属性占上风,没有因为性别原因造成的紧张感 这些紧张感背后的story是一种内化了的凝视:对方是否在assess我?It makes me feel uneasy. How do I “win” the 凝视?How do I get out of the 凝视? 2. 紧张感的成因 小时候的bully代表,D,是一个比我高的男性。身型瘦,声音尖。他的嘲笑声和脸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,随时可以调度出来。笑我的那个Trauma场景里,似乎他一个脚在椅子上,人坐在桌子上,俯视我。场景里,我爸也在,也是比我高,不但没有帮到我,也是这件事情的导火索,事后还火上焦油,让我彻底失望 and feeling deeply disconnected,从而寻求其他的coping mechanism。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,我可能对男性有的就是恐惧和厌恶,或者纯粹的警惕。但后来有个反转。D开始对我表示好感,天天给我家打电话,还偷父母的钱给我送礼物。这个经历让我很困惑。我一下子从被嘲笑的对象,变成了要捧着的对象。而且,我在过程中,感受到了power shifting t...

恋综人类观察

这辈子没看过恋综,前几周一不小心入了半熟恋人的坑,先是把第一季罗拉王能能的线补完、快速看了第一季瑞恩历历的线,后是追更第三季。 觉得看恋综真的是特别好的人类观察机会!可以观察的有:嘉宾、观察室的人、网友、自己。今天没啥逻辑,胡乱写一些观察,想到哪里写哪里。 1. 在团体中,什么样的人会留下好的第一印象? 除了外形之外,性格大方、善于活跃气氛、会关心到别人的人。第三季中,凌忆、许莉就属于这种。 2. 网友喜欢什么样的嘉宾? 除了好看的之外,受大部分网友欢迎的嘉宾的一些特点:生命力强、坦然、有趣、自然大方、知道自己要什么、敢于为自己争取。比如李梦蝶一出场就以极强的、外放的生命力感染了大家。陈巧葳最早话比较少,但渐渐的在几次约会中,也感受到了她随心所欲、温暖又细水长流的生命力。 3. 网友不喜欢什么样的嘉宾? 把关注点放在“谁喜欢我”,而不是“我喜欢谁”,患得患失,也因此做出一系列操作的人。攻击性强,说话带刺,开不恰当的玩笑,或者让别人很难接话、处境很难堪的人。说到底,可能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没有沿着自己的生命线活,从而做出一些看起来很ego strong的事情的人。 4. 什么样的活动能快速增进感情? Physical activity!刺激的事情!Surfing,快艇,游乐场,帆板等等,甚至跑步哈哈。相比较安静的聊天,这些更能创造共同的回忆,而且在这些运动场景里,每个人都脱离了平凡生活那么一点点🤏,更能看到彼此更纯粹童真的一面,而且也有一些不尴尬的身体接触机会,能让身体直接“sniff“,和对方接触我生理性喜不喜欢。 5. 男女之间可能有纯友谊吗? 看了一些没有chemistry的约会,我觉得真的会有。但可能日常生活中,这种friendzone的异性也不会刻意单独约出来玩了。 6. 如果作为嘉宾,进入节目,发现没有一个喜欢的人怎么办? 我觉得第三季卢嘉俊做得比较好。如果有感兴趣接触的嘉宾,主动接触一下。其他时间自在干点自己喜欢的事,以轻松的状态交交朋友,不用因为担心没约会对象搞些莫名其妙的操作。这些点男生好像比女生更容易做到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生会有更多的担心自己“不受欢迎”压力。 7. 除了看脸和身材,外在上大家还看什么? 看眼神。有光的眼神,胆怯的眼神,调皮的眼神,算计的眼神,看到猎物的眼神,不知所措的眼神,真诚的眼神,轻松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