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金刚功长寿功近半年的体验

初次接触金刚功

大学的时候就因为妈妈的介绍接触过八段锦,这么多年来可能练过的次数两个手就能数出来。去年10月底的一天,因为机缘巧合,在播客里听说了金刚功,说是“比八段锦更见效”,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学习。

排病反应

像大部分网友一样,我也是跟着张至顺道长的视频学的金刚功。还记得第一次是在某天下午三点左右跟着视频练动作,但没想到就这么比划了十几分钟后,居然开始流鼻血了。我小时候常流鼻血,但这几年次数少了很多,所以我也觉得很惊奇。在小红书上搜索了一波,了解到金刚功可能会有排病反应。刚开始还觉得有可能是巧合,但后来连着3天下午练功后都流鼻血,就觉得可能是排病反应跑不了了。后来,我把练功时间改成了早上8点以前,就没怎么流过鼻血了。

身体变化

(一)睡眠变好。生完娃以后,我经常夜醒难以入睡,但练功几周后,就发现睡眠有明显的改善,到点就困得不行,哪怕半夜醒来,也比较容易睡回去,早上还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。这种睡不醒的感觉我特别珍惜!前些年求之不得的。

(二)白天精神变好。以前白天经常觉得很疲惫,现在只有午饭后会比较困,其他时候精力充沛。

(三)来例假的时候巨累,但一次次地变好。练功以前,我来例假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累,但还能正常行动。练功以后,明显发现头几次来例假的时候整个人特别虚弱,基本只能躺一会儿,再起来做一会儿事。发现好像也有其他人是这个体验,不知道是不是气血在进行整体的调整。但过了5个月后,例假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累了,甚至还能打羽毛球😂

(四)胃口变好,会饿。以前我吃好饭总有一种肿胀感,似乎消化东西需要花很久,很难有饿的体会。这几个月以来,肿胀感小了很多,也时不时会饿得想吃东西了。体重也有所增加🙈

(五)指甲上的月牙一会儿大一会儿小。虽然不确切知道指甲上的月牙代表什么含义,但练功这几个月,我本来只有大拇指有月牙,后来突然有一天发现食指也长了月牙。这是这十几年都没发生过的事情。但最近,食指上的月牙都在缩小,几乎要看不见了。这些变化也蛮有意思的。

当然,这一年来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诸多的调整,也不能完全归功于金刚功,但我觉得帮助肯定是很大的。

长寿功 + 站桩

除了早上练金刚功外,我睡前也开始练长寿功进行搭配,一样也是跟着道长的视频学习的。金刚功打起来觉得很有精神,长寿功打起来很舒服。我总是边打边哈欠连天,甚至偶尔会冒点眼泪,据说也都是排病反应。今年2月开始,我又在每天的练习中加入了站桩(无极桩),是跟着我的somatic coaching partner学的(她也是一个太极拳老师)。她说,如果说金刚功长寿功是导引术,那站桩就是增强气血流动的捷径。站桩的体验也很妙,增强了我对体内能量流动的体悟。

最近的疑似排病反应

最近,似乎金刚功又有了一轮新的排病反应,那就是腹泻。起初我以为是吃坏了肚子,后来症状连续了好几天才变好,而过程中我身体没有任何虚弱的反应,整个人精神状态依旧很好,那大概率可能是排病反应了。可能之前在排心肺部分的火,现在走到了脾胃部分的寒。

虽然【金刚功/长寿功/站桩】和【身心健康方面】无法建立逻辑缜密的causal relationship,但练功这大半年以来,我身体感受肉眼可见地在变好,所以我也会继续练下去的~(练的本身也很好玩)


Photo by Nong from Unsplash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恐男?

工作场合中和亲密关系之外,我和男性的接触很少。甚至连客户都尽量想避免男性。 这周末Tgroup的体验,让我开始consciously正视,我可能有的恐男情绪。 1. 这个年龄的我遇见男性的反应: 陌生男性,不会有接触的 : 如果外表看起来比较有倾略性,会主动选择避开。否则,indifferent 刚认识的男性,要稍有接触: 场景:新见到一对couple、参加活动进门时看到有男性等等 反应:快速assess对方的外表。如果比我高,会不自觉地有些紧张,并且注意保持距离的同时,分配attention在对方身上。这种attention混杂着“警惕”和“在意”。如果对方比我矮,这些感觉会有所降低。如果对方比我矮且会有自嘲式幽默,会更加降低紧张感 认识的男性,再次接触: 场景有:playdate再次见到的爸爸、因为活动原因再要接触的男性 反应:如果第一次认识的时候,对方是有小孩的爸爸,“爸爸”属性会占上风,我们以父母的身份相处,紧张感少,但又会陷在“父母身份相处模式中”。如果第一次认识的时候,对方没有小孩,根据之前的接触体验,紧张感会有adjustment,但不会消失 工作场合中的男性: “同事”属性占上风,没有因为性别原因造成的紧张感 这些紧张感背后的story是一种内化了的凝视:对方是否在assess我?It makes me feel uneasy. How do I “win” the 凝视?How do I get out of the 凝视? 2. 紧张感的成因 小时候的bully代表,D,是一个比我高的男性。身型瘦,声音尖。他的嘲笑声和脸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,随时可以调度出来。笑我的那个Trauma场景里,似乎他一个脚在椅子上,人坐在桌子上,俯视我。场景里,我爸也在,也是比我高,不但没有帮到我,也是这件事情的导火索,事后还火上焦油,让我彻底失望 and feeling deeply disconnected,从而寻求其他的coping mechanism。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,我可能对男性有的就是恐惧和厌恶,或者纯粹的警惕。但后来有个反转。D开始对我表示好感,天天给我家打电话,还偷父母的钱给我送礼物。这个经历让我很困惑。我一下子从被嘲笑的对象,变成了要捧着的对象。而且,我在过程中,感受到了power shifting t...

恋综人类观察

这辈子没看过恋综,前几周一不小心入了半熟恋人的坑,先是把第一季罗拉王能能的线补完、快速看了第一季瑞恩历历的线,后是追更第三季。 觉得看恋综真的是特别好的人类观察机会!可以观察的有:嘉宾、观察室的人、网友、自己。今天没啥逻辑,胡乱写一些观察,想到哪里写哪里。 1. 在团体中,什么样的人会留下好的第一印象? 除了外形之外,性格大方、善于活跃气氛、会关心到别人的人。第三季中,凌忆、许莉就属于这种。 2. 网友喜欢什么样的嘉宾? 除了好看的之外,受大部分网友欢迎的嘉宾的一些特点:生命力强、坦然、有趣、自然大方、知道自己要什么、敢于为自己争取。比如李梦蝶一出场就以极强的、外放的生命力感染了大家。陈巧葳最早话比较少,但渐渐的在几次约会中,也感受到了她随心所欲、温暖又细水长流的生命力。 3. 网友不喜欢什么样的嘉宾? 把关注点放在“谁喜欢我”,而不是“我喜欢谁”,患得患失,也因此做出一系列操作的人。攻击性强,说话带刺,开不恰当的玩笑,或者让别人很难接话、处境很难堪的人。说到底,可能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没有沿着自己的生命线活,从而做出一些看起来很ego strong的事情的人。 4. 什么样的活动能快速增进感情? Physical activity!刺激的事情!Surfing,快艇,游乐场,帆板等等,甚至跑步哈哈。相比较安静的聊天,这些更能创造共同的回忆,而且在这些运动场景里,每个人都脱离了平凡生活那么一点点🤏,更能看到彼此更纯粹童真的一面,而且也有一些不尴尬的身体接触机会,能让身体直接“sniff“,和对方接触我生理性喜不喜欢。 5. 男女之间可能有纯友谊吗? 看了一些没有chemistry的约会,我觉得真的会有。但可能日常生活中,这种friendzone的异性也不会刻意单独约出来玩了。 6. 如果作为嘉宾,进入节目,发现没有一个喜欢的人怎么办? 我觉得第三季卢嘉俊做得比较好。如果有感兴趣接触的嘉宾,主动接触一下。其他时间自在干点自己喜欢的事,以轻松的状态交交朋友,不用因为担心没约会对象搞些莫名其妙的操作。这些点男生好像比女生更容易做到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生会有更多的担心自己“不受欢迎”压力。 7. 除了看脸和身材,外在上大家还看什么? 看眼神。有光的眼神,胆怯的眼神,调皮的眼神,算计的眼神,看到猎物的眼神,不知所措的眼神,真诚的眼神,轻松的...